白芍作为亳州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之一,近几年行情不断走低,其价格已逐渐进入低谷,之前的经营者和囤货商全都被套牢,目前药市整体经营状况不佳,又受着库存的压力影响,白芍将何时走出低谷?仍为多商关注。
一、产区分布
白芍生长周期较长,一般为3-5年,生产管理难度不大,易种易管理,而且,一二年间可以套种其它经济作物,作为亳州的道地药材,也是当地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地产品种之一。同时,近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与旅游的发展,种植发展迅速,在全国各地大面积种植,种植面积可以超出我们的想象,如山东、河南、山西、江苏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等地,新发展的产区较多。
二、历史价格回顾
从白芍历史价格变化可以看出,2005年价格开始小幅回升,到2009年末依然在6元左右来回震荡,由于药农种植积极性并不高,在地面积逐年递减,部分陈货得到消化,2010年9月份价格发力最高涨至18-19元。2011年5-6月份,成为关注力、购买力、价升不断的炙手可热品种,主要因素是亳州周边地区持续干旱在地植株长势受到一定影响,随着资金投放力度不断加大,推动了价格不断走高,进入5月份价格高升至25-26元,在价好行情的带动下,陈货陆续放货,到2012年最低落至13元左右。2013年产新前,受社会库存制约,仍是众商关注的焦点,价格迅速回升上去,最高升至22-23元。根据生长周期推算,高价扩种的白芍在2014年之后陆续到达采挖期,2014-2018年行情呈现震荡式下行的趋势,又受环保治理和药品质量大检查对加工和流通的影响,这无疑是雪上加霜,2018年产新结束后价格一直在13-14元徘徊不前。2019年至今看似已经走进低谷,价格仍在震荡中继续寻找“底部”支撑点。
三、供需情况
白芍为养血、调经良药,广泛用于临床和多种中成药的原料,常用于治疗血虚经行不调等妇科疾病,具有补血、敛阴柔肝,缓急止痛之功效,也是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之一。
3.1供应现状
2017年白芍产量较大,达到15000-16000吨,2018年总产量有所减少,在12000吨左右,但交易量也下降,行情并未出现转机。2019年产量最大,达到20000-25000吨,较2017年提高了5000-6000吨,再加上潜在库存众说纷纭,亳州十九里镇、大寺镇等地区库存量在5000吨以上。
3.2需求情况
据不完全统计,白芍年总用量曾高达15000吨左右,受近年来整体需求的减少,目前年用量为10000-12000吨。其中,白芍每年平均用于饮片的量在3500吨左右,用于投料和提取的量在4500-5500吨;而用于出口主要以未脱皮的黑白芍为主,量在2000吨左右。
四、种植生产情况
白芍生长周期3-5年,产新从立秋到霜降,以安徽亳州产区种植4年为例,亩用苗3000株,每株0.15元左右,亩投入450元左右。每亩人工费加肥料,第一年投入1000元左右,后续每年投入500元左右,则每亩白芍种植总成本合计为2000元左右,亩产量通常在500-800公斤,按现在统货价格8-10元/kg计算,药农种植无利可图,但在白芍价低行情不好时, 药农仍乐意种植,可以套种其它高杆农作物或药材知母,白术等,因此,年年都有不少药农在种植。
综合分析,白芍在低价徘徊不前,2019年种植规模应该有所调减,但根据近几年白芍种植情况,未来几年产量不会小, 按照销量和人气来看,供大于求是主因,价格反转上升阻力较大。不过,结合自身种植成本及社会整体物价水平的提高,白芍价格欲回落到从前低价已很困难,后市以震荡运行为主,预计未来几年内仍将在低谷中继续爬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