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长卿一个年需求量在1000吨上下的小品种,短短一个月的时间,统货的价格从18元(公斤价,下同)涨至28元的价格,涨幅高达55%。在略显低迷的大行情下显得格外“亮眼”,天地网联系产区及市场商家确定情况,以下是产区真实反馈……
一、徐长卿多年低价 产区种植面积缩减
1.1 产区集中 价格走势形成周期性
徐长卿是一个产区高度集中的品种,主要分布在山东新泰市及周边,江苏及安徽也有少量种植。但山东产量占比九成以上,有绝对的话语权。
也因产区集中,行情走势形成周期规律。徐长卿是一年生作物,行情好时,种植面积大增。产量短期内累计后,行情也随之回落,种植面积又缩减。库存被消化,价格又缓慢上扬。
2014年行情处于相对低价位,种植面积缩减,又遭遇严重干旱,产量大幅减少。2015年种子不丰,种植面积并无太大变化,且该年再遭干旱。同时2015年国家加强对伪劣品的查处,优质徐长卿在2016年初行情上涨到历史最高价,亳州市场上涨到45元,山东新泰上涨到38元。
2016年产区种植面积大增,当年风调雨顺,是丰收的一年。产新开始后行情直线下滑。2017年种植面积缩减,但因当前价位利润高于农作物,种植面积仍然可观。18年产新前净货行情持续在25元上下徘徊。
19年产区干旱,亩产下滑较为明显。产区商家看好后市行情,但因需求有限,行情上涨速度缓慢。
近期产区价格上涨明显加快,统货售价涨至26-28元的价格,净货售价涨至32-33元,齐根货售价在37-38元。
1.2 种植不能重茬 产区不断外迁
徐长卿从17年开始因价格下滑,产区种植面积减少。但经济收益还是略强于农作物,产区仍有农户种植。但受到生长习性的限制,没有高价刺激性种植面积也不会发生较大变化。后期供需矛盾将更加明显。
时下产区正值种植期间,种植面积不大。现在产区面临老产区无地可种,新产区建立不起来的尴尬局面。
徐长卿种植一茬后,未来的6年这块地就不能种植徐长卿,否则会出现烂根、病害、减产等现象。
所以产区的种植范围在不断的外迁,以新泰市温南镇东鲁村为例,这两年当地种植区域已经外扩到当地50公里以外的地区,东鲁村基本没有可种植的土地。
产区种植徐长卿的散户基本为留守在家的老人、妇女,跑到离居住地50公里以外的地方种植徐长卿很不现实,故而种植面积都很少,而且零散。而产区种植大户或者基地因种植成本等原因并未获得期望回报,种植积极性也不高。
所以产区面临老产区不断外迁,新产区很难建立的窘境。似乎在这种情况下徐长卿的价格上扬是正常的表现。波动为何会如此明显?
二、货源持有者不同 行情发生波动
2.1 库存逐渐被消化 货源更加集中
16年高价是丰产的一年,17年虽然价格大幅下滑,但收益高于种植农作物,种植面积尚可。18年及19年种植面积虽然缩减不明显,但受到干旱天气影响,亩产下滑较为明显。总体而言18-19年的年产量均出现下滑, 产量基本在600-800吨之间波动。但有历史库存支撑价格虽有波动,但并不明显。19年产新后,仍然以减产收尾。商家对于徐长卿的后市都抱有较大希望。
价格虽有波动,但涨幅并不明显。产新后,农户手中还有部分货源,只要商家出价不低于同期,基本上农户都愿意出售。走动较快价格就会小幅上扬,走动变缓价格下浮回调。故而年前统货价格一直保持在18-22元的价位。
随着产区交易陆续恢复,农户手中的货源也基本售罄。货源基本集中在商贩手中,货源更加集中。货源走动、价格波动就更容易受到人为影响。
2.2 销售渠道不同 质量要求差异大
产区库存薄弱是事实,但并未到缺货的地步。而导致此次涨价如此明显的真实原因反而是货源质量问题。
农户手上的货源基本出售给商贩、当地加工户,以统货流通为主,干度、含杂都没有硬性要求,收购商贩也会根据质量增减价格。故而前期统货价格基本在18-22元之间。
而时下货源大多数集中在商贩、加工户手中,他们面临的客户多为饮片厂、药材,对于药材的质量要求较高。农户手中的货收购回来后还要二次加工,需要纯手工挑选。相当于在原来收购货源的基础上还要再加一个二次挑选的人工费。
这也是此次统货价格大幅上扬,选货价格波动不大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三、行情变化受限于货源走销
究其原因,此次涨价主因是库存逐渐被消化,供需关系发生变化。其次是货源质量差异导致涨价。
现在产区才开始种植,距离十月份产新还有半年的时候,说涨跌为时尚早。但徐长卿需求量不大,生长周期较短,产能恢复快也是不争的事实。在没有人为参与的情况下想大涨暂时不具备条件。
预计随后的几个月行情基本以平稳为主,下滑阻力太大。但也会随着货源的走动出现小幅波动。产新前期价格还有一波小涨的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