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言:持续多年高价的栀子,2017年产新后逐渐步入下滑通道,江西产统货价跌至17-18元,湖南产统货价落至14-15元,福建产统货价滑至8元左右。栀子价格缘何大幅回落?何时才能迎来新一轮涨价行情。
概述
栀子广泛分布于我国江南各省,主产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河南、福建等地,其中江西是我国最大的栀子产地和加工地,占全国产量的近一半左右,但,经过近几年的发展,福建成为栀子最大产区,其种植面积和产量跃居全国第一。
栀子是药食两用大宗药材,分野生与家种,目前市场流通的主要以家种为主,占总需求量的80%。栀子是著名的清热去火类常用药材,年用量在5500-6000吨。该品产区较广,同时因产区不同及质量不等价格悬殊也较大。
近几年价格变化
2010年以前栀子价格长期在6元(江西产,统货)上下徘徊不前,进入2010年开始步入上升通道,上半年价格还在10元左右浮动,下半年最高价涨至30元上下。2012年栀子在30元左右运行长达近一年时间,到年底突然发力上升至36元。栀子在36元上下持续到2013年10月,到年末下滑至30元左右。2014年上半年栀子价格还在30元上下浮动,进入下半年逐渐下滑至22元左右。
由于栀子持续4年多高价行情,大大刺激了药农种植热情,各产地农户纷纷购买苗子扩大种植,尤其福建产区新扩种面积较大,到2015年仅福建产区栀子产量就达5000吨左右。
栀子生长周期及产量
栀子,家野均有,以家种产量大。根据其生长习性栀子生长三年开始零星开花结果,四、五年将大量坐果。
栀子为常绿灌木, 喜温暖、阳光充足的气候条件,较耐阴,海拔700米以下均可栽培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一般贫脊的土壤也可种植, 在一般的栽培管理情况下,栀子第二年就可开花结果,有一定的产量,第三年后正式开始挂果,进人盛产期后,亩产可达400千克,管理精细的产量更高一些。
栀子每年在3月开始萌发新枝,春、夏、秋有三个明显的抽梢阶段。春梢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抽出,夏梢在5月中旬至8月上旬抽出,秋梢在8月中旬抽出。秋梢95%以上形成花芽,于次年3月与叶片同时展现。秋梢花芽占结果植株85%以上,为结果主枝。4月中旬至5月上旬孕蕾,5月中旬至6月上旬开花,6-10月果实逐渐膨大,10月下旬至11月果实成熟。
栀子一般散生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,常与落叶灌木林、山岗矮林、灌木草丛、山地草垫灌丛等植被混交生长。产地气候温暖湿润。土壤为黑泥土、冲积土、重粘土和改良后的山地红壤土等多种土壤类型。
采收加工
1、采收 用种子育苗繁殖的定植后3-4年可开花结果,扦插繁殖的2-3年开始结果。每年霜降后果实逐渐由青变黄绿色、红黄色或金黄色可进行采收。选晴天,不分果实大小全部1次摘尽,这样有利发芽抽枝。采收时间不宜过早,过早采收果实尚未完全成熟,加工出来的商品果皮呈黑色,质地轻泡,加工出品率要低40%。过晚采收,不仅被鸟类吃食,且果实逐渐变软而自行脱落,加工的商品不易干燥,不便贮藏。采摘后的果实,应堆放于通风干燥处,以防腐烂。
2、加工 将采摘的果实除去果柄等杂物,分期分批放入明矾水中微煮,或沸水中烫,或蒸笼内微蒸。取出晒或烘至七成干,放通风处堆放2-3天,再晒干或文火烘干。栀子果实不易干燥,在烘晒时应随时轻轻翻动,以防外干内湿,出现"糖心蛋",不便保管。烘时火势宜先大后小,以免伤灼果皮。
未来走势
栀子在持续多年高价刺激下,新扩种面积较大,而且,高价期间栽种的植株已陆续进入盛果期,也就是说,今后几年栀子产量会继续增加。
在栀子生产过剩的压力下,价格走出低谷阻力重重。尽管有不少人认为当前栀子价格不高,买货风险不大,但是,在植株没有被大面积砍伐之前,低价行情仍将持续。当然,受采摘和加工成本支撑,栀子价格继续下滑空间已小。
供需情况
栀子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,是生产"安宫牛黄丸""安宫牛黄散""龙胆泻肝丸""牛黄上清丸"等中成药的重要原料;又是出口传统商品,远销欧美、日本和东南亚各国。除药用外,花可食用和做香料,籽可提炼油脂,工业上用果实作无毒染料,提取的天然黄色素,是食品中的最佳着色剂,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。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气候温和,宜种土地较多,群众有种植习惯和栽培技术,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。
栀子产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:价格和市场的变化,许多栀子林管理不善,有部分植株老化;树种质量差,单产较低。应加强现有栀子的管理,进行老园林的改造,注重加工环节,推广先进栽培管理技术,不断提高单产和产品质量;进一步开展综合利用的研究,扩大应用范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