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2018年4月下旬,贵州施秉、福建柘荣等太子参的高温多雨天气,造成当地太子参烂根、黄叶病多发,多个生产经营大户和媒体,纷纷评价今年太子参受灾严重,可能造成大面积减产。
做为多年从事太子参生产种植的从业者,笔者却不认同目前流行观点,认为当前的灾情对太子参产能影响有限。理由如下:
一、 产区和产能快速扩张,不能单看传统老产区
受2016年产新后高价影响,目前太子参产区已远远超出贵州施秉、福建柘荣和安徽宣城传统范围:
一是向主产区周边扩张 如贵州的黄平、瓮安、余庆、福泉市谷旺乡、石阡县、玉屏县、金沙县、麻江县、花溪区;福建的福鼎、霞浦县;安徽的铜陵市等地,都有太子参规模化连片种植。
二是新产区快速扩大 除了老产区外,其它成规模的如福建蕉城区,河北安国、藁城、无极县,山东临沂临沭县,重庆沙坪坝、秀山县,浙江衢州市开化县等地皆有引种。
因此,单单盯着老产区看,已很难评估太子参产能。从目前情况看,部分新产区因为地力肥沃,病虫害少,且没受到多雨影响,产能不低。
三是新增面积可以抵消减产产能 2017年,受高温多雨以及土地肥力下降影响,太子参实际减产约30%,产能在4000吨以上。
2018年,主产区加上副产区太子参种植面积,较2017年扩大超过50%以上,如不受灾,正常产能会在7000吨左右。因此,即使部分地区受灾减产,总产肯定会超过2017年。
二、 生产成本大幅下降,目前价位高过生产成本
太子参种植主要有两项开支,一是种子种苗,跟着太子参价格走,每亩在4000元左右;二是采挖费用,每亩在2500元以上。
但2017年囤货商连续拉价,造成产区农户多自己留种,至少可以节约4000元的种子成本;再加上不用地租甚至采挖费用,则太子参生产成本可降到20元以下;租地买种种植,则生产成本为40元左右。
目前的70元价位,仍高于生产成本。到月底,一旦太子参集中上市,农户会不会急于出手?
三、 近日的连续降雨确实造成病灾,但需客观看待
进入4月至今,贵州施秉降雨天气多达19天,未来一周仍将持续降雨;福建柘荣为20天,加上高温,确实造成明显烂根、花叶病。
但统计历史数据发现:
1、4-5月份,本身就是这两个产区梅雨季节,多雨很正常。
2、2015年-2018年4月1日-5月6日,今年同期并不是降雨最多年份,2016年多达34天,当年减产50%以上;去年18天,减产约30%;今年为19天,预计减产30%。但考虑到主产区扩种面积在30%以上,应可抵消减产部分。
3、瓮安、黄平和福鼎、宣城等周边产区,同样多雨,预计也会造成不同幅度减产。
4、河北、山东、重庆等新发展产地,问题不严重。特别是新发展的面积土壤肥力强、病虫害少,生产的太子参个头大,产量高于老产区。
四、整体评价:太子参人气较高,后市仍需观察
1、太子参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,贵州、福建等老产区连年种植,即使没有多雨因素,本身就会导致太子参多病、单产下降。
2、2018年,即使有灾害出现,但太子参多个副产区引种,最终导致产新量加上旧库存,会抵消受灾造成的减产。
3、但太子参曾经在历史上多次创造高价,目前人气旺盛;且主产区的高温仍在持续,产能依然存在变数。
本文发出时,贵州、福建主产地部分受灾的太子参已经开始采挖,产地观望情绪浓厚。太子参价格也从70元(统货,公斤价)上升到75元-80元,上升势头明显。
未来10天是最关键时期,如果灾情持续,加上人气因素,则太子参行情仍可再上台阶;但如果新老产区产量递增明显,老百姓急于出手,则太子参行情仍有回落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