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进入十月中旬,太子参上市已过去一月有余,今年太子参行情如何?市场对太子参有何反应?太子参是否能走出2011年的高潮?笔者将做一次剖析。
一:品种概述
太子参是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,故被称为“孩儿参”、“童参”,具有益气健脾,生津润肺之功效。常用于脾虚体倦,食欲不振,胃阴不足,食少体倦,气阴不足,心悸失眠,自汗日渴,肺燥干咳。被列为保健品原料用品种,市场需求量较大。
太子参以家种品主供。太子参生长在温和湿润气候,喜阴凉,忌水涝,一般在排溉俱佳的农田种植,可轮作,忌重茬,产量受雨季影响较大,亩产干品50~150公斤,最高可达200公斤,生产多以块根繁殖,9~10月下种,翌年6-7月产新,7-8月上市。太子参的生长周期以及植物属性给其赋予了金融属性,大户喜欢囤积,药农也经常惜售,给供求和流通量带来空缺,在价格方面波动幅度较大。
二:历史价格分析
太子参历史价格
从太子参的历史价格走势图来看,太子参的价格呈现规整的周期性,每隔几年则来一波行情。1985年太子参货源严重供过于求,安徽产地收购价曾一度跌至每公斤1元(/公斤,下同),从1988年初慢慢升到5.6元产新后就快速上升,1989年进入30元,1990年创下了170元的天价后,随后断崖下挫,进入低谷期,1992、1993是个位数年代,1994年才进入10元关口。
1997~1999年又一次创下了高价,这一周期价格虽没有前一次价高,但足以刺激太子参的生产发展,价格再次跌入低谷。此后十年价格虽然有波动,但因市场存量过大,太子参价格一直在低位调整。
2009~2013太子参进入第三个辉煌期。这几年较为特殊,太子参经过多年调整,陈年库存已消化,新货大部分被一些商家控制,价格一路攀升,2011年4月安徽太子参统货市场均价350元左右,货源质量较好的则接近400元,随后太子参震荡下跌,16年之前太子参一直在40-60元之间徘徊,16年价格再次迎来小高峰,7月市场报价安徽统货120元/公斤。
从太子参历史价格高点来看,太子参每次涨价周期是5年或者10年,且行情都是由供需主导。太子参一年一产,种植相对好操作,一旦价格高涨,加上没有科学的调控,参农很容易盲目扩大生产规模,导致价格急剧下跌,继而接近烂市,市场进入长期调整。
三:种植分布与产新
据一线信息人员反馈及整理,当前太子参主要产地种植面积约60000亩,福建、贵州等地出现一定程度的烂根现象,预计产能大约5000吨。福建柘荣、贵州施秉、安徽宣城为太子参三大主产区,主产区及其周边种植面积占太子参总种植面积90%以上。据产地参农反应,今年是近年上市量最集中,人气最旺,销售最快的一年。5000吨的产能一般不会全部投入市场,笔者预计药农、药商手里截留的太子参大约在1000吨,17年全国的产新量大约4000吨。
四:市场需求
太子参入药年代较晚,原本是个并不被重视的小品种,上世纪50~60年代其产量尚不过40~50吨,由于其药用功能似人参而无人参之燥,功用近党参其滋补力又有弱之而常被替代人参、党参使用,适合老幼及日常服用,用量不断增加。太子参是气阴双补药。具有益气健脾,生津润肺之功效。常用于脾虚体倦,食欲不振,胃阴不足,食少体倦,气阴不足,心悸失眠,自汗日渴,肺燥干咳。被列为保健品原料用品种。
总的来看,太子参药食同源,用量逐年递增,近年开发的太子参酒、太子参咖啡、保健品以及茶饮料投料较大,销路较好,为太子参开拓了除药厂、饮片零售、食材之外的另一渠道。综合各方需求,本网预计国内年需求量在5500吨以上,产需存在一定的缺口。
五:库存分析
从价格来看库存,2009-2013年的高价导致的扩种,大概消化了两年。2014年到2015年的价格相对较为平稳,种植规模一定程度得到控制,市场供需相对较为平稳,而2016年太子参价格则继续上涨,这反映太子参需求缺口又周期性产生。
2017年太子参产新价格不降反升,参农反映市场从未如此热闹,这说明16年下种的太子参产出及库存依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,市场17年预留库存不多。
六:总结
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,2017年太子参总体来看供不应求,但缺口不像11年那么大。该品种金融属性较强,大户药农均喜欢囤货惜售,但目前来看库存不多。2017年这一波行情人气与价格俱佳,但价格离历史高点还有一定距离,即使未出现洪涝等自然灾害以及大型病虫害如叶斑病、白叶病等,笔者大胆预测2018年的价格还会小幅上涨。2018年预计主产区会进一步扩种,大量新货将在2019年冲击市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