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芍产新正值旺季,就聊聊白芍吧!
白芍过去三十年的历史中,在1995年之前的十年,基本上市场价格都在2-3元的区间,1995年之后,也随着大的行情周期的来临,白芍也出现了五年的高价周期。随后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中,平均价格在5元左右,也就是这个周期的低点要高于九十年代低点的一倍左右。
从2010年至今的七年来,经历了最高25元的行情,但回调的价位却远远高于上一个周期的价格,高出两倍的平均价。尽管这个高价周期之后的生产再次得到了恢复扩展,但从价位上来看,并没有调整到位,或者说另一种可能,也可能当前的价位已经没有太多下调的空间了。
我们能够找出一些并不确定的理由来证明当前的价格并不是太高了,比如上个周期多年低价后的价值得到了弥补,物价的上涨和货币的持续贬值一直在最近才得以体现,农民的富裕水平大幅提高后,生产的药材价格得到了心理和能力支撑等等。
同时,我们即使用简单的统计,也能感觉到,太多的家种品种都有同样的情况,似乎全国农民开过会商量一样的统一。麦冬上个周期20元以下的价格很正常,现在跌到40元以下似乎已经觉得够低了,太子参在上个周期十几年的时间大多数都在20元左右,现在跌到60元都开始吸引低价投资者去抢。元胡在2010年之前,20元都算是高价,而过去的六年,四十元的价格只出现过一次,而且是很短暂,50元的价格好像是铁板一样的稳。当归、白芷、旱半夏、山药、丹参等等,似乎都是一样的情况,这种情况的背后原因即使不去费脑子证实,但事实情况就是这样。
再回来说白芍,我们应该敢说曾经在白芍调研上花费了大量的工作量,即使精准的了解了白芍的生产规模,也并不能精准的把握未来的走势,就像熟悉情况的农户也不能了解农作物的行情一个道理。我们目前仍仅仅可以确定白芍的在地规模应该是充足的,也包括其它省份扩展的那部分。
至于白芍历次大行情背后的资本推动,我们并不需要总结什么,哪一次行情,哪一个品种的大行情到来的时候,背后没有故事、没有资本?也就是说人为现象已经是行情产生的一个必备的条件了,并且以后仍将如此。关键不幸的是,白芍过去的几次行情结局并不好,如同跳高和举重项目,都是以失败而结束的。
如果必须对白芍未来趋势进行一次预测的话,我个人觉得至少最近几年明显涨价是低概率,仅凭自己不确定的经验,隐隐约约觉得未来几年大概率的会出现一些无法言传的不利因素,很多品种如同白芍一样,还会有明显的回落。
我仍然固执的认为,药材价格高与农作物很多,就会吸引农户扩种!农户再富裕了,总会在一个时间点上多的无法支撑吧?药材,多了就是草,少了会是宝!货量不少,价格不低,去囤积,去炒作,无论是谁,就很难最终获取回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