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2017年,在时代红利、政策利好等因素刺激下,国内中药材生产迅速扩大,进入近20年来第二波生产高峰期。中药材产业阶段性的供大于需已可预期,特别是家种药材的生产过热,更是产生了一批产大于销品种。基于一线数据监测,中药材天地网现推出2017年前三季度10大产销失衡品种及点评。
一、 产销对比,产生10大即将产销失衡甚至烂市品种
表1:2017年前三季度,已经或即将产销失衡品种
通过对2017年表1中品种的种植面积、产新量统计,我们初步得出2017年已经或即将出现产销失衡品种;部分品种如黑枸杞、续断、栀子和山药等,甚至可能“烂市”。
二、 原因分析,生产过热或需求萎缩是主因
2.1 生产过热,造成产量过快增长
2017年2月,山药成为今年首个滞销烂市品种
这部分品种,如续断、栀子、人参、白芍、川芎、板蓝根和山药,主要是盲目生产,可能导致产能无法正常消化,出现滞胀。
续断生产技术突破,亩产可提高60%以上且含量还能达标
如续断这样的中等需求品种,年需求量只有4000吨-4500吨。但由于四川攀枝花、云南昭通等地家种技术提高,续断亩产翻倍上涨,结果导致2017年预计产能会突破12000吨,严重供大于求;
大田人参的推广,极大拓展了人参的宜种土地资源
同样的案例,还出现在人参这个明星品种上。由于前几年人参行情不错,企业和资本关注度高,投入加大。导致整个东北地区发展人参积极性高涨,种植面积连续扩张。特别是从韩国引进的“大田人参”种植技术,更让人参生产突破山地资源限制,在吉林和辽宁产地,生产成本可下降30%左右(黑龙江大田种植成本高于山地);但质量相对下降。
2017年第四季度,即将产出1.2万吨以上水参(干品),其中70%以上是低质人参,形成产大于销局面。
2.2 需求萎缩,生产未能同步调整
由于中药材生产信息传导的相对滞后性,产地往往根据以往眼前价格和传统生产经验,发展种植。造成在需求量已经明显下滑背景下,产能相对过剩。
2016年3月,甘肃靖远农户拉着成车的黑枸杞种苗回家种植
类似品种如黑枸杞,由于2013年前后的市场火爆,近5年,宁夏、青海、新疆和甘肃等产地,把该品种当作红枸杞一样大力扩种。结果在需求连续下降到不足2000吨背景下,产能虽经过连续3年调整,仍维持在6500吨以上高位,高居产销失衡品种首位。未来几年,黑枸杞生产仍需继续调减。
2017年8月,河南三门峡槐花已经开放但无人采摘
还有槐花(槐米),虽然连续两年价落低谷,跌到成本价以下,但由于环保风暴;东南亚产区的市场竞争等原因,国内芦丁提取渠道基本消失,产业链已转移向国外。因此,虽然产能已萎缩过半,但仍远高于不到2000吨的年需求量,“烂市”局面已经形成。
三、 未来,还有哪些品种会跌入“烂市”陷阱?
从2016年-2017年国内外发展药材生产种植势头看,2018年-2019年,是中药材产能高速增长的年份。总产量可能达到历史峰值,从而使更多品种跌入产销失衡甚至烂市陷阱。
各地牡丹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,将导致丹皮产能过剩
类似品种,除了目前产大于销已成形的品种:如全球产能已超过30万吨的胡椒(黑白胡椒合计),2017年烂市局面即将出现;生产面积严重扩张的连翘、白芍、丹皮、板蓝根等。
吴茱萸的历史高价,让广西吴茱萸种苗商赚得盆满钵满
还应关注到,2015-2017年部分品种的高价行情,已刺激生产逐步恢复,并将在2018年-2019年,出现产能的高峰。这些品种包括桔梗、防风、北沙参等;甚至是目前价处高位的北五味、吴茱萸等,并将导致行情出现大幅下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