蜈蚣野生分布于我国长江中、下游,温暖、湿润地区,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、低山区。栖息于阴湿地带腐木、石隙间。常见于路边、沟坎的土穴,树洞、落叶下。泥、瓦、木屋的墙基、墙缝、地板下也有。环境适宜的地方还有人工养殖。 蜈蚣具有熄风镇痉、攻毒散结、通络止痛的功能。用于小儿惊风、抽搐痉挛、中风口渴、半身不遂、破伤风、风湿顽痹、疮疡、瘰疬、毒蛇咬伤。
纵观市场抛出的减产论点无非有二,一方说捕捉蜈蚣劳动力减少,另一方是说连年狂捕不容长大,都是看好后市但说法却好像有些自相矛盾。笔者调查发现,现在的农村确实出现了劳动力紧张的现象,很多农村甚至出现了空村现象,有的也是一些留守在农村的老弱妇孺,但凡有点理想的都出去打工了,这也是我们所谓的“农二代”,他们不愿意一辈子都留守在农村守着那家里的一亩三分地,所以农村劳动力减少是成立的,由于劳动力减少总体扑捉的人也在减少。
二是面对现在蜈蚣如此高的利润,农户扑捉积极性很高,现在湖北产地11公分以下小条收购价1.4-1.5元/条,12-13公分收购价2.3-2.4元/条,15公分收购价2.8元/条,16-17公分收购价3元/条,17-18公分收购价3.5元/条。按药商介绍,今年蜈蚣品质较好,15公分以上的大条能占到总产量的60%左右,中条占总产量的30%上下,小条占总产量的10%左右。这样一天辛勤的扑捉对留守在农村的农户来说收益不错,一分额外收入怎么会轻易放过,所以疯狂扑捉蜈蚣也是成立的。所以看来虽然产地劳动力减少了但是产地扑捉积极性还是非常高涨,上面看似矛盾的两面其实并不矛盾,无序的捕杀也侧面造就了蜈蚣资源逐年递减。
蜈蚣传统功效为祛风止痉;通络止痛;攻毒散结。主惊风,癫痫,痉挛抽搐,破伤风,风湿顽痹,偏正头痛,毒蛇咬伤。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,在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、脑血管病、周围神经病变,以蜈蚣为主要药味的复方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。还有五毒抗癌法,以毒攻毒中药直接抗击癌毒,以毒攻毒药物大多对癌细胞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。这样蜈蚣的功效和用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,而且动物类药与人体结构相似吸收起来也要优于植物类药材。
就此看来蜈蚣需求非常刚性,用量增加对蜈蚣的捕杀也就相应增加,打个简单的比方也许以前全国产2000万条就能满足国内需求,这也从侧面说明蜈蚣的用量大幅提升。但蜈蚣自身繁殖的能力已经赶不上人为捕杀的速度,用量的增加导致野生资源减少已成定局。
蜈蚣产新尾期,减产已成定局,现在产地药商认为没有达到自己心里预期惜售,产地商家见今年货少,陈货库存基本无量,所以商家对其后市有一定的信心,目前多在观望中。